根據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最新資料顯示,至2020年3月,仍有近六百萬住宅未納保地震險,對應納保率僅有35%。顯示了大眾需要有一個更為直觀的平台,了解地震災害對於自身財產、人身安全的風險;人們需要學習從地震災害中保護自己以及家人,最重要的是,創造一個採取行動的契機。
Temblor Taiwan 震顫台灣 利用公開數據以及模型對於個別房屋的地震風險進行評估,以直觀的方式展示耐震房屋、老屋補強、以及購買地震險的優點。最重要的是,透過手機應用程式以及網頁,我們僅對於有意願評估的使用者展示客製化的結果,避免傳統大規模災害展示以恐嚇大眾的方式博取關注。
目前官方(如:「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科技部「台灣地震科學中心」、教育部「地震災害鏈風險評估及管理研究中心」) 提供之地震災害風險評估,為氣象局歷史地震目錄、活動斷層調查、並加上強地動衰減式等資料之分析成果。據此推估不同地區發生地震的時空分布和規模,提供目標位置岩盤之強地動超越機率,以及對於低樓層以及高樓層建物之影響。
對於一般大眾,亦即防災訊息的使用者而言,以上資訊難以轉換為生活中的實際感受。以意外險或是車險為例,我們可以很明確的想像一般生活或是車輛行駛中造成的意外,即可開始探討針對此項災害的風險規劃。但對於地震風險評估而言,地震動數值並非一般大眾生活化的數據,縱然氣象局針對不同強地動單位(PGA 以及 PGV)提出震度轉換參考表,以期提高數據轉換為地震災害的直觀程度。但列表式的說明方式,依舊有其侷限性。
因此我們採用台灣地震模型於2020年提出之機率式地震風險評估數據,搭配使用者提供之房產資訊,包含:建造年代、建築類型、樓地板面積、樓層、每坪造價、是否購買地震險、採用之地震險種、耐震補強程度。藉此建立客製化風險評估。

特色:
1、使用中央氣象局(CWB)即時地震資料。將台灣發生之有感地震顯示於app(網頁)中。
2、地震危害度機率圖層。
3、土壤液化、山崩潛勢、海嘯溢淹圖層。
4、以繁體中文為基礎的全中文使用者介面。
5、使用高冗餘 (High Redundant) 雲端系統提供服務。
6、使用台灣地震模型(TEM) PSHA2020 Model進行圖層繪製。
7、P-alert 即時震動顯示(規模大於4之地震)。
以下為使用範例:

使用中央氣象局(CWB)即時地震資料。將台灣發生之有感地震顯示於網頁或app中。
於您的風險頁面中,點選地震事件圓圈,即可看到事件細節。

網頁右側可以點選圖層圖示,可選取並顯示不同圖層。
此處為土壤液化圖層。

此處選取的圖層為山崩潛勢圖層。
如果您已經開始使用Temblor應用程式,將可以看到2022/1/26,由陳薇安、詹忠翰老師發表的文章:新的一年北台灣的地動山搖。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Northern Taiwan starts the new year with a jol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