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課題 | 指導老師 | 學生姓名 | 就讀學校 | 年級 |
---|---|---|---|---|
高時空地溫/ 地熱變化與斷層活動之相關性 | 林唐煌 | 陳仕勳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學士班 | 3 |
衛星雷達差分干涉測量觀測大區域之地表變形 | 張中白 | 王嘉皓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 3 |
1867 基隆海嘯再分析 | 吳祚任 | 趙虹晴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學士班 | 2 |
山崩機制與運動模型:降雨與地震觸發因子 | 曾佳漢 | 林詠蓁 | 中國文化大學/地質系 | 3 |
米崙斷層井下監測系統訊號初探 | 林彥宇 | 廖章廷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 | 2 |
台灣地震風險分析 | 詹忠翰 | 洪嘉笙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學士班 | 3 |
中大規模地震情境模擬:以台灣西南部區域為例 | 謝銘哲 | 戴榆蓁 | 臺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 | 3 |
以岩石旋剪試驗探討米崙斷層的摩擦行為 | 郭力維 | 李孟沁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 | 3 |
微地動單站頻譜的方向性初探 | 郭俊翔 | 蔡奇璋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 1 |
評估地動預估式對台灣地震預警系統之適用性 | 高嘉謙 | 楊巧蕙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 | 3 |
2022 年池上地震事件斷層位移危害探討 | 李錫堤、高嘉謙 | 吳玗真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 | 2 |
人造衛星及地面地磁站大地磁變資料處理與反演算分析 | 張竝瑜 | 徐苙宸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 | 2 |
地電阻法於山 崩、水資源、環境汙染之應用 | 陳建志 | 蔡宜庭 |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 | 3 |
實習課題 | 指導老師 | 學生姓名 | 就讀學校 | 年級 |
---|---|---|---|---|
背景振動訊號自動化分析及報告系統開發初探 | 林柏伸、顏元奕詹忠翰 | 陳品瑞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 | 2 |
實習課題 | 指導老師 | 學生姓名 | 就讀學校 | 年級 |
---|---|---|---|---|
1. 包裝應用程式的虛擬容器實作 2. 運用機器學習來進行地動訊號分類 | 馬國鳳、梁文宗、Utpal Kumar、陳力維 | 余培華 |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 3 |
1. 包裝應用程式的虛擬容器實作 2. 運用機器學習來進行地動訊號分類 | 馬國鳳、梁文宗、Utpal Kumar、陳力維 | 張德權 |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 3 |
1. 包裝應用程式的虛擬容器實作 2. 運用機器學習來進行地動訊號分類 | 馬國鳳、梁文宗、Utpal Kumar、陳力維 | 洪兆昇 |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 4 |
實習課題 | 指導老師 | 學生姓名 | 就讀學校 | 年級 | |
---|---|---|---|---|---|
台灣建物地震陣列資料分析 | 馬國鳳 | 柯宜岑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 | 2 | |
台灣建物地震陣列資料分析 | 馬國鳳 | 蕭 陸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 | 2 | |
台灣建物地震陣列資料分析 | 馬國鳳 | 黃旻晟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 | 3 | |
衛星雷達差分干涉測量觀測大區域之地表變形 | 張中白 | 林逸驤 | 國立中正大學/地球環境科學系 | 1 | |
微地動MHV描繪跨斷層剖面 | 郭俊翔 | 陳苡婕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 | 2 | |
中大規模地震波傳情境模擬:以花蓮外海隱沒帶地震為例 | 謝銘哲 | 楊詠晴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 | 3 | |
Physcial, chemical, and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Milun fault core: a case study of Midas | 郭力維 | 黃芋晴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學士班 | 2 | |
台灣山崩的判釋與分類 | 曾佳漢 | 戴于芯 | 中國文化大學/地質學系 | 3 | |
人造衛星及地面地磁站大地磁變資料處理與反演算分析 | 張竝瑜 | 蔡佩姍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 | 2 | |
地電阻法於山崩、水資源、環境汙染之應用 | 陳建志 | 周可倢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 | 2 | |
東加火山海嘯模擬與分析及COMCOT火山海嘯速算系統之建立 | 吳祚任 | 張哲瀚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學士班 | 2 | |
機器學習與井測資料上的應用 | 吳泓昱 | 葉宥霆 |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3 | |
井下地震資料應用於地動預估方程式 | 高嘉謙、林彥宇 | 林芯羽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 | 2 | |
利用影像辨識技術來轉換指令牌卡為電腦上的程式語言結構 | 莊永裕 | 潘巧書 | 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 3 | Sample # 1 |
實習課題 | 指導老師 | 學生姓名 | 就讀學校 | 年級 |
---|---|---|---|---|
井下地震儀地震資料庫建立 | 顏銀桐、林彥宇 | 蔡濡鴻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學士班 | 3 |
井下地震儀地震資料庫建立 | 顏銀桐、林彥宇 | 田湄迎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 | 3 |
實習課題 | 指導老師 | 學生姓名 | 就讀學校 | 年級 |
---|---|---|---|---|
3D visualization of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active faults in southwestern Taiwan | Maryline Le Beon | 王子菱 | 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學系 | 2 |
MiDAS: simulation of fault zone trap waves (米崙斷層帶陷波模擬) | 馬國鳳 | 劉佳怡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學士班 | 2 |
水下大地電磁儀研製與實地測試 | 張竝瑜 | 段祥 | 國立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 | 3 |
近斷層脈衝地震特性分析 | 郭俊翔、林彥宇 | 賴翔威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 | 3 |
利用深度學習判釋地震動訊號之來源 | 郭陳澔 | 曾俊瑋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學士班 | 2 |
地電阻法於山崩、水資源、環境汙染之應用 | 陳建志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 | 3 | |
由歷史地震的時空分布評估台灣科學園區的地震危害度 | 吳泓昱 | 黃安榕 |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3 |
台灣海嘯速算系統實作與資料庫建立 | 吳祚任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學士班 | 2 | |
井下地震資料應用於工程耐震設計 | 林彥宇、高嘉謙 | 吳佳欣 | 國立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 | 2 |
利用GPS時間序列探討不同時間及空間尺度的地殼變形的效應 | 張午龍 | 黃奕昇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 | 3 |
米崙斷層深鑽的岩芯特徵及其斷層滑移的隱示 | 郭力維 | 凌韻雅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 | 3 |
以連續雙頻GPS陣列監測資料探討米崙斷層的活動性與鄰近區域之地殼變形 | 曾佳漢 | 周杰陽 | 國立金門大學土木與工程管理學系 | 2 |
實習課題 | 指導老師 | 學生姓名 | 就讀學校 | 年級 |
---|---|---|---|---|
山崩地動訊號初探: 以嘉義縣八寶寮崩塌地為例 | 林彥宇 林柏伸 | 范育豪 | 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與土木工程學系 | 4 |
背景震動探測工程實務分析: 速度構造剖面及地層對比可靠性初探 | 温士忠、鄒瑞卿、顏銀桐 | 薛誠曜 | 國立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 | 3 |
實習課題 | 指導老師 | 學生姓名 | 就讀學校 | 年級 |
---|---|---|---|---|
地震波形觀測-對於建物樓層、類型的特徵變化 | 馬國鳳 | 黃顥 | 中央大學土木系 | 1 |
馬國鳳 | 吳念穎 | 中央大學土木系 | 2 | |
馬國鳳 | 許庭瑜 | 中正大學地環系 | 2 | |
詹忠翰 | 曾翊瑄 | 台灣大學土木系 | 3 | |
詹忠翰 | 呂芷儀 | 中央大學土木系 | 1 | |
張午龍 | 張以昕 | 中央大學地科系 | 2 | |
吳泓昱 | 許容愷 |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 | 1 | |
吳泓昱 | 葉明忠 | 中央大學土木系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