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震模型 機率式地震風險評估 (TEM PSHA2015)
台灣機率式地震危害分析
王郁如、詹忠翰、李雅渟、馬國鳳、徐澔德、饒瑞鈞、鄭錦桐
詹忠翰 譯
摘要
為評估台灣地震危害與風險,台灣地震模型(Taiwan Earthquake Model,簡稱「TEM」)結合地質、地震,以及工程面向,共同探討地震對於台灣社會以及經濟層面的影響。本文章呈現台灣地震模型初版地震危害分析,稱之「TEM PSHA2015」。此模型考量由台灣地震模型之地質學家標定的38條孕震構造。此外,台灣島內及鄰近地區的地震活動分成:淺源地震、隱沒板塊內部地震,以及隱沒板塊間地震。為了估計震源傳遞至場址之強地動,我們考量適用於地殼構造以及隱沒帶之強地動衰減式。模型顯示在台灣西南部以及東部花東縱谷有著最高之地震危害度。在六都之中,台中、台南,以及新北市有著較高之地震危害度。以最大地表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簡稱「PGA」)呈現之地震危害分佈中,台南有著最大的地震危害。在擬加速度反應譜(pseudo-spectral acceleration)中,台南在短週期反應譜中有著較高的危害;而台中之地震危害則呈現於長週期反應譜。以抗震設計而言,台南地區之低矮樓房以及台中地區之高樓需有更高之耐震標準。
關鍵字:機率式地震危害分析、TEM PSHA2015、柏松過程、地震危害、台灣
未來一百年孕震構造之發震圖
未來五十年孕震構造之發震圖
未來三十年孕震構造之發震圖
地震危害潛勢圖
規模6.5直下型地震之機率圖
地表震動強度機率分布圖
未來一百年孕震構造之發震圖
未來五十年孕震構造之發震圖
未來三十年孕震構造之發震圖
地震危害潛勢圖
規模6.5直下型地震之機率圖
地表震動強度機率分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