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地震災害鏈風險評估及管理研究中心
大規模地震情境模擬公開資訊

網站使用說明

本研究計畫擇定山腳斷層作為假想目標,考慮地栓位置與震源破裂、震波傳遞等因素,擬定單一震源破裂情境,針對北臺灣地區以混合法進行地震動模擬,完成情境模擬地動參數,包含峰值地動加速度、峰值地動速度、峰值地動位移、0.3 與 1.0 秒譜加速度等,供後續災損推估小組進行評估。研究成果顯示,該震源破裂情境對臺北市與新北市西緣行政區域有較大地動量值,可能引致較大地震災害。

然而,本研究僅考慮單一震源破裂情境,倘若山腳斷層破裂,不全然為本研究所假想之震源破裂型態;此外,場址效應對於臺北市區之地動放大結果影響甚巨;再者,海域隱沒帶地震事件亦可能引致嚴重地震災害,如 1896 年基隆外海
地震事件、1920 年琉球隱沒帶地震事件等。故本研究報告建議如下:
(1) 針對單一斷層,考慮多種破裂情境,對各情境產出之地震動參數進行統計分析,有效量化地震動中值與極值,估算地震動範圍。
(2) 詳細化大臺北地區之場址放大因子,空間高解析之準確場址放大對於提升地動空間解析有相當助益。
(3) 考慮海域地震事件,並考慮隱沒帶地震對特定行政區、重要基礎設施與重要工址進行地震動評估。

地動參數數值檔案則另附於本報告電子檔案附件。附件檔案為山腳斷層震源情境地動模擬資料:
(1) sta_GMparams_two-seg_no-saf_vs0760.dat 為全段破裂;
(2) sta_GMparams_N-seg_Mw6d80_no-saf_vs0760.dat 為 北段破裂;
(3)
sta_GMparams_S-seg_Mw6d55_no-saf_vs0760.dat 為南段破裂,示例於圖 A-19。

中,視 NCDR 500 公尺網格點位為虛擬測站,檔案中各欄位分別代表為(1) 虛擬測站 ID、(2) 虛擬測站經度、(3) 虛擬測站緯度、(4) PGA (gal)、(5) PGV (cm/s)、(6)PGD (cm)、(7) SA0.3 (g)、(8) SA1.0 (g),各地動參數單位標註於括號內。

圖 A-19 地動參數數值檔案示例
圖 2-1 震源情境地動模擬分析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