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活動
Research Assistant Rizki Wulandari from our center has been honored with the grand award at the Indonesia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Fair
The "Indonesia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Fair (IRIFair)", organized by the...本中心研究助理 Rizki Wulandari 榮獲印尼 Indonesia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Fair 研究競賽地球科學類首獎
由印尼國家研究與創新局(BRIN)主辦的「Indonesia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Fair (IRIFair)」,是印尼年輕學者研究創新盛事。本次活動中,本中心的研究助理 Rizki Wulandari 發表「Probabilistic Seismic...中大第一:中大人的驕傲(七)國內最先進的地球物理教研-斷層深鑽研究
文/中央大學校史館 中央大學從地球物理起家,在地球物理教研方面除了透地雷達研究,我們用地震波的方法來研究淺層地層的構造,對於工程地質的應用以及對於地震學的研究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劉兆漢校長在八十三年十二月十日週會對大學一年級同學講述「中大第一:中大人的驕傲」提到中大歷年來優良的表現,並指出地震研究方面,中大是全國第一。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前院長蔡義本教授,就曾帶領教研人員建立地震觀測網,紀錄許多珍貴的資料,使中大一直都處於國内最先進的地位。921集集地震事件,中大科研團隊更是即刻衝往現場,用中大地球物理研究的技術對斷層掃描研究,如震測mapping到斷層深度位置(1111m)。車龍埔斷層鑽井(Taiwan Chelungpu-fault Drilling Project, TCDP)研究經驗計畫,更進一步探測到地底下2公里深,貫穿斷層架設井下地震儀採集資訊,其研究成果還登上了Nature國際重要期刊,我們中大地球物理的斷層研究有重要的國際影響力! 圖中技術人員手指處就是地震斷層岩心,該次鑽取的岩心長度是2.12公尺 這些科研精華薈萃至今,中央大學馬國鳯教授進展到光纖與大數據階段,在花蓮的米崙斷層鑽井研究計畫(Milun fault Drilling and All-inclusive Sensing...「2023 E-DREaM暑期實習計畫」期末成果發表暨結業式
「2023 E-DREaM暑期實習計畫」期末成果發表暨結業式圓滿順利 「2023 E-DREaM暑期實習計畫」的期末成果發表暨結業式已經圓滿結束,在這段時間參與的同學們順利完成了暑期實習的各項內容,並向導師、同仁和參與的來賓們呈現了他們在研究、專案和探索方面的成果。這次的活動不僅是對同學們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一個促進互相學習和交流的平台,透過這個機會,大家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各領域的知識和研究趨勢,也期許同學們透過此次成果發表和互動交流,獲得寶貴的反饋與建議,同時為未來的學業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恭賀吳祚任老師榮獲「亞太地球科學學會」(Asia Oceania Geosciences Society (AOGS))海洋學科(Ocean Sciences)部門主席
恭賀本中心共同主持人吳祚任老師榮獲「亞太地球科學學會」(Asia Oceania Geosciences Society (AOGS))海洋學科(Ocean Sciences)部門主席。相關連結
科普推廣
台灣雙地震似乎引發了建築物倒塌的「殺手脈衝」
這次的地震震動程度比2500年回歸週期預期的還要大。前震可能留下了主震即將來臨的預兆。
Taiwan’s double earthquake may have launched a ‘killer pulse’
The shaking from the magnitude-6.8 mainshock was larger than expected in 2500 years. The foreshock may have left a seismic warning that another quake was coming.
Drilling into a fault to capture 3D earthquake behavior
To know what happens to a fault during an earthquake, we need to have our eyes on it. A new drilling project gets instruments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e source of a future earthquake in Taiwan.
玉里地震以及它的警示
玉里地震的特性與過去的地震活動相近,而未來鄰近區域有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
Magnitude-6.6 earthquake warns east-central Taiwan of shaking potential
The pattern of recent earthquakes in the area indicated this event was likely, and an even larger quake is possible in the future.
新的一年北台灣的地動山搖
1 月 3 日台灣東部外海規模 6.0 的地震撼動了台北市區,但靠近震央的城市只有感覺到輕微的震動。
Northern Taiwan starts the new year with a jolt
An offshore magnitude-6.0 earthquake on January 3 rattled the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but cities closer to the epicenter felt only light shaking.
近期演講
葉德揚博士後研究員(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來訪演講
演講題目 : Beyond linearity: What role is nonlinearity playing during strong seismic...Dr. Byung-Dal So 韓國KNU江原大學來訪演講
The buckling structure and reactivation of faults along eastern margin...詹忠翰博士 7/29 AOGS展覽區 展示演說中心服務
時間:2019/07/29 19:30-20:00地點:新加坡國際會議展覽中心 展覽區講者:Chung-Han CHAN ( Earthquake-...香港中文大學地震實驗室 楊宏峰副教授 6/24演講
演講題目:Earthquake rupture dependence on hypocentral location along the subduction megathrust...吳泓昱博士【科技部民生公共物聯網資料應用競賽】演講
吳泓昱博士將擔任本次議題工作坊地震領域的講師,利用自身在地震學界的專業,協助青年團隊克服先備知識或科技知識上的不足,讓這些優秀的想法能夠不受條件限制的被實現。
訪問學者
Slow to Fast Earthquake Workshop 參訪米崙斷層鑽井及監測計畫(MiDAS)場址
馬國鳳主任與參訪來賓及全體伙伴合影聖地牙哥州立大學研究學者 洪瑞駿(Ruei-Jiun Hung) 來訪交流
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GFZ) 學者 Dr. Danijel Schorlemmer 來訪交流
Dr. Danijel Schorlemmer 網頁連結: https://www.gfz-potsdam.de/en/staff/danijel-schorlemmer/sec26/奧克蘭大學教授 Peter Malin 花蓮野外地質探訪
2019.03.28 – 04.05 邀請奧克蘭大學教授Peter E. Malin來台。由中央大學榮譽教授 王乾盈 與中心團隊的陪同下,進行了兩天一夜的花蓮野外地質與地震測站探訪。過程中激盪出許多寶貴的討論與交流。 Peter Malin...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詹忠翰研究員 來訪交流
詹忠瀚個人網頁: https://earthobservatory.sg/people/chan-chung-han